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崔岩: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平成日本经济分析

作者:崔 岩     时间:2020/12/21 15:16:11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岩教授在《日本学刊》2020年第6期发表《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平成日本经济分析——兼论“失去说”与“创新说”之争》(全文约2.2万字)。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历时30年的平成日本经济进行了中观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代表经济体系整体效率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水平没有对日本经济增长起到较强的提升作用。其原因有:产业结构的变化是逆TFP增长的;相对停滞的IT投资及存在的投资结构问题使其没能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较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投资也表现为低效率。总之,平成时期的日本经济长期超低增长是结构性因素导致的,30年来日本经济不仅丧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而且陷于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之中局部的创新与结构转型还没有表现为宏观经济的良好绩效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日本的创新与转型还在路上。

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发现1995年至2015年间与欧洲主要国家相比,日本的TFP增长率下降幅度差距不大,而资本要素投入增长大幅度下降,这是1995年之后20多年来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而TFP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是相对高的。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经济TFP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发挥了相当的缓冲作用,是在超低经济增长率条件下发生的,TFP没能实现较高的增速从而对日本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TFP增长率与资本、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创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日本产业结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平成时期日本产业结构变化延续了“服务经济化”的长期特征,即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而制造业比重下降。狭义的服务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占比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2009年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附加值占比发生逆转,之后一直延续这一状况。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情况与两者的占比发生了反向的变动。日本学者深尾京司根据JIP数据库数据总结了1970年以来日本这两大经济部门的TFP增长率变化情况:1975—1990年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为4.2%,1990—2007年下降到1.8%,减少了2.4个百分点;在同一时期,非制造业(市场经济部门)的TFP增长率从1.2%下降到1.1%。虽然制造业的TFP增长率下降幅度较大,非制造业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是从长期看,日本制造业的TFP增长率保持相对高的水平,而非制造业则处于停滞状态。

产业结构变化是影响宏观经济TFP增长率的主要因素之一。TFP增长率高的产业在经济中占比增大,将提高宏观经济的TFP增长率;TFP增长率低的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提高,则会导致宏观经济的TFP增长率下降。对近30年来日本产业结构变化、产业层面TFP增长率及各产业对宏观经济(市场经济部门)TFP增长率贡献情况的分析表明,平成时代日本产业结构表现出服务经济化趋势,即以广义的服务部门为主体的非制造业在宏观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而绝大多数的服务产业都表现为TFP低增长,服务业存在低效率现象。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是导致日本经济TFP长期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日本的汽车产业和机电产业等一直保持较高的TFP增长水平,但是以此为代表的高TFP增长部门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使得这些部门拉动日本经济总体效率的动能大幅度减弱。

二、IT投资、研究开发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一)日本IT投资的演变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电子信息产业出现较高的投资增速,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但是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收益普遍下降,IT投资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减少;90年代中期,IT投资出现好转,到1997年日本的IT投资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万亿日元,之后开始出现逐渐下降乃至停滞的趋势,2017年仅为16.3万亿日元。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在同时期,美国的IT投资,除了21世纪最初几年以及2008年前后曾出现短暂减少外,大体上都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017年,美国的IT投资额高达6551亿美元,是30年前的4倍,而日本的增长不足1.2倍。事实上,日本IT投资的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与美欧主要国家拉开了距离,不仅显著低于美国、英国,而且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落后于法国。

从投资结构来看,日本的IT投资与其他发达国家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即软件投资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在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的软件投资占比为20%—30%,低于美国;21世纪的前十年,该占比提高到50%,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同等水平,2017年更达到64.2%。尽管软件投资在日本IT投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软件投资略有增加,但IT总投资低迷,硬件投资停滞,这是与美国显著不同的。

有学者用日本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期的数据对IT投资与TF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IT资本积累和TFP增长率是同向变动的,说明日本并不存在“索洛悖论”现象,但日本的IT投资并没有对TFP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可以解释为:一是平成时期日本的IT投资持续低迷,是日本的IT投资结构导致了其提升经济效率能力的低下。日本企业的IT投资主要偏重于企业内部业务效率的提高和体制构建,是偏于“保守型”的IT投资。与此相对,主要用于联系客户以创造更多商业机会的投资,被定义为“进攻型”IT投资。据日本信息系统用户协会的调查,其用户企业的IT投资预算分配中,用于维持和运营现行业务的预算与扩展新商机的预算之比为8∶2。上述情况表明,尽管日本是信息通信产业先进国家,但是在近30年的时间内,其IT资本积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没有对提高生产率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日本研究开发投资的演变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

无论是从研究开发投资的绝对额还是从其相对占比来看,日本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研究开发大国。从国际比较来看,日本的研究开发投资在总量上低于美国和中国,但高于其他发达国家。2017年,美国的研究开发投资为5432亿美元,中国为4960亿美元,日本为1709亿美元,虽然和中美两国有较大差距,但是比居于第四位的德国(1320亿美元)高出389亿美元。日本的另一个特点是,研究开发投资额与GDP之比这一相对值高于主要西方国家。

分析研究开发投资与生产率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探究研究开发投资的效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报告《日本经济2016—2017年》,用相对简单的方法分析了日本的研究开发投资对生产率增长产生的影响。首先,通过截面数据分析了各国研究开发投资与TF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研究开发投资与GDP之比及TFP增长率进行回归,考察不同国家对世界平均水平的乖离。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的研发投资效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德国基本处于平均水平而日本比较明显地在下方乖离,说明其研究开发投资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其次,以各国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估算了日本、美国和德国企业的利润对研究开发投资的感应度,即研究开发投资对企业利润的弹性值。结果表明,研究开发投资每增长1%,美国企业利润增加5%,德国为3%,而日本只有1%,即日本企业的研究开发投资没有带来较高的企业收益。这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了日本研究开发投资的效率是不高的,即在提升整体经济效率方面没有发挥与其高水平投资相应的作用。

结  语

对于平成时期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较大争议的观点,即“失去的三十年”和“转型与创新的三十年”,两者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其结论不具说服力或缺乏可靠性。本文采用了基于经济效率变化分析的经济学方法,克服了局限于宏观而对结构分析不足或过多利用案例分析无法归结为总体的方法论问题,力争对平成日本经济发展状况有比较客观的分析结论。

在整个平成时期的30年里,日本的经济增长是存在差别的。在最初十年里,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引发金融危机、通货紧缩,日本经济的衰退是比较严重的;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日本经济出现了30年来最好的景气状况,股票价格大涨,企业收入提高,日本出现了二战后延续时间最长的大型经济景气。这一时期,日本企业的转型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结构转型得到了积极推进。但是,从对整个平成时期经济状况的分析来看,日本宏观经济长期处于超低增长和通货紧缩的状况,本应对经济增长起最核心推动作用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出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因而没能对经济增长发挥积极的提升作用。究其原因,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高生产率产业部门在全产业中所占的份额降低,而低生产率部门的占比提高,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了宏观经济生产率的提升;其次,本应对产业及社会效率提高发挥积极作用的IT投资,由于企业长期处于较为严峻的经营环境,大部分时期处于停滞状态,加上投资结构问题,使其没能更好地发挥促进TFP增长的作用;再次,在研究开发投资方面,虽然日本居于研究开发大国的地位,研发投资与经济规模之比甚至高于美国,但是由于其研究开发结构偏于保守,日本的研究开发投资在促进TFP增长方面是低效率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50109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本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 邮政编码:100007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5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