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金仁淑:中日对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比较
作者:金仁淑     时间:2016/6/29 12:15:28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金仁淑在《日本学刊》2016年第3期发表《中日对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比较——略论“一带一路”构想与实践》(全文约1.6万字)。

金仁淑认为,日本对中亚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起步早,并以经济援助为主线推动了与中亚之间的经贸合作,但其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缺乏地缘优势和产业重叠性。中国与中亚五国具有地缘优势,经贸合作起步晚但增速较快,加之经济发展水平较日本相近,产业重叠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合作潜力。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利于促进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日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双方在中亚地区具有进行经贸合作的机遇和空间,中日在中亚地区的博弈和合作将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金仁淑在文章中指出,中亚五国位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处于连接欧亚大陆的特殊地理位置,是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也是东亚之外未来中日争夺亚洲经济一体化主导地位的战略要地。因此,比较中日两国与中亚五国开展经贸合作的现状及效应,分析其经贸投资合作趋势,探寻中日在中亚进行经贸合作的机会和互惠互利的战略选择,对顺利推动“一带一路”构想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日与中亚五国开展经贸合作的基础及历史轨迹 

众所周知,中亚五国地处连接欧亚大陆的要塞,拥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长期以来为大国争夺的战略重地。作为最早与中亚五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就开始实施进入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并进一步发展成“中亚 日本”合作机制,中国则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通过经济援助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中亚五国经济转型,新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更把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纳入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之中。显然,“一带一路”构想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新的创新,而且将为中亚五国带来快速发展的契机,也冲击着日本传统的主导亚洲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促使日本调整对中亚的经贸合作战略。 

1.日本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历程:以能源基地、地缘政治外交为基础 

中亚国家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由于地处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且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因此一直是美日等大国争夺的对象。尤其是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进行开采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能源的投资,并提出了“丝绸之路计划”。1997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新战略,即将中亚地区和高加索等八国作为“丝绸之路地区”,积极推动加强政治和经济交流的外交战略,从而为推进日本的能源基地多元化、实现对日有利的地缘政治奠定基础。为此,日本主要通过政府官员互访、设立大使馆等措施,重点采取无偿援助等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方式,拉近了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比如,日本在“9·11”事件后向塔吉克斯坦的阿富汗难民支援项目提供了2.4亿日元的无偿援助,向塔吉克斯坦的“母子保健改善计划”提供了1.85亿日元的无偿援助,向乌兹别克斯坦的“干旱地区保健改善计划”提供了3.55亿日元的无偿援助,并帮助“丝绸之路地区”沿线国家建设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

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日本对中亚的“丝绸之路外交”一度中断,直到2004年日本才又重新展开“丝绸之路外交”,主要采取“中亚五国 日本”机制,以外交的方式推动政治、经贸和文化合作与交流,尤其加强了交通及能源方面的合作。然而,日本对中亚的“丝绸之路外交”,主要是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未能充分考虑中亚地区的长远经济发展需求,加上日本与中亚之间的地缘条件、宗教等复杂的社会因素,并受到美国外交战略变动的影响,尤其是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爆发安集延事件后,美乌关系恶化,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更加凸显其政治色彩,所谓的“中亚五国 日本”的机制和外交战略难以顺利实施,陷入了停滞不前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后,日本重新重视与中亚之间的外交经济交流。安倍晋三再次上台后大力推行“自由与繁荣之弧”外交方针,2015年10月23日起从土库曼斯坦开始相继访问中亚五国。这也是2006年小泉纯一郎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后,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在访问期间,安倍首相表示,日本将继续为中亚国家在国家与私人领域的相互协作进程中提供协助。在中国倡导“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际,安倍此行的目的,不仅是要增加对中亚国家的经济援助和经贸合作,实现资源供应的多元化,更是为了制衡中国在“一带一路”构想下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由此争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 

2.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模式:以地缘优势、经济互补为基础 

日本与中亚国家相隔遥远,而中国与中亚五国山水相连,还具有古丝绸之路的人文和社会基础。中亚五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油气、矿产和旅游资源,但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991年宣布独立后面临着通过经济转型振兴国力的挑战。中国是中亚五国宣布独立后最早与之建交的国家之一。为了帮助陷入多重经济困境的中亚五国,中国政府基于“平等”和“互利双赢”原则,向中亚五国提供了一部分政府无偿援助或优惠贷款,李鹏、江泽民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中亚国家,加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交通等经贸和安全领域的合作。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以及大中型项目等领域的合作。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沿着古丝绸之路,先后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四国,并提出了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获得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成的“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成为新时期中国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连接经济发达的欧洲和富有活力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成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而处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的中亚国家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亚五国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共同发展机遇和空间。与日本对中亚合作凸显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捆绑的政治目的不同,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以经济发展为支点,以经济合作为目标,并切实契合中亚国家等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双方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带来新机遇,是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的战略抉择。

目前,中国已与中亚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为中亚参与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现实支撑。比如,中国已经开通直达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航线,2014年5月在连云港正式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首个实体平台——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项目一期,而沿陇海铁路、兰新铁路深入中亚地区的铁路干线已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举措,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一带一路”构想下中日对中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的比较 

如上所述,中亚五国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日两国加强与之外交及经贸合作的基础,而中日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和投资合作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中日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现状 

如上所述,日本对中亚实施“丝绸之路外交”的起始点远远早于中国对中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了日本。

2004年以来,中国对中亚贸易额占中亚五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直线上升,尤其是2015年,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贸易额占该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50%左右,占比最低的哈萨克斯坦也达到20%,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体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另一方面,日本对中亚五国的贸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2015年的占比不超过2%,排名靠后的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比重还不到0.5%。而且,日本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在 2004年到2015年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和总体下降趋势。

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超过380亿美元,而日本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仅为20亿美元,中国为日本的19倍,而且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4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占该国进口总额的16.7%,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位居第三,而日本的该比重仅为0.1%。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实施,2015年1—9月中哈贸易占比上升到20.23%,而日哈贸易占比却下降到1.35%。另外,日本对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贸易额与中国对该国的贸易额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完全处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贸易阶段。

为了改善日本与中亚的贸易合作落后于中国的现状,提高其在中亚的影响力,日本一方面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如安倍首相在2015年10月访问中亚五国,加大经济援助,拉近与中亚的外交关系,包括向乌兹别克斯坦提供3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包括贷款)和85亿美元的项目投资、举办第12次日乌经济合作会议等;另一方面,通过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和保险,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超过1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的ODA,用于该国修建干道、充实机场机器设备等建设方式,积极投入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在核能、矿产资源、农业、汽车等领域的合作,从而达到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抗衡的目的。目前,中亚五国急于摆脱因国际油价下跌和俄罗斯经济低迷所导致的经济困境,积极欢迎日本对中亚的援助和经济合作,日本也要打破长期以来对中亚地区重点实施经济援助而贸易投资合作有限的被动局面,因此加快了对中亚经贸合作的步伐。但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投资环境,加上日本企业保守的海外战略,也阻碍着日本在中亚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行为,日本在中亚地区难以形成与中国相抗衡的经贸合作格局。

2.中日对中亚五国的投资现状 

与日本对中亚的投资基础相比,中国的新疆与中亚国家地理上相连接,更加具有天然的交流基础,而“一带一路”构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投资合作。

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FDI)波动较大,主要集中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个国家。但是,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以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的FDI均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对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FDI净流出占该国FDI净流入的比重显著增加,中国成为中亚国家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国。 

相比之下,日本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整体规模仍然小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为中亚五国中引进外资最积极的国家,截至2014年所引进的FDI余额为129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四国。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下降,哈萨克斯坦经济下滑,中日对该国的贸易及投资规模均有下降,但从绝对额来看,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规模远远超过日本。在哈萨克斯坦引进外资的来源国排名中,中国居第4位,而日本处于第11位。在2013—2014年间,中日对哈萨克斯坦的FDI流量的相对度均为6以上,表明中日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规模相差甚远。

为了加快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FDI,安倍政府于2014年10月与哈萨克斯坦进行了第五次日本—哈萨克斯坦经济官民协作磋商,签署了围绕投资财产的接受和使用限制、自由转移资金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投资协定,这将有利于促进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不仅是针对哈萨克斯坦,2015年10月安倍访问中亚五国时,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七个文件,其中就包括关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与日本石油、天然气和冶金公司共同进行油气资源勘探的协定,旨在尽快提升日本在该地区的投资规模和速度。

(三)中日对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效应分析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经贸合作将主要以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进行。因此,本文首先运用成熟的引力模型分析当前中日两国对中亚五国的FDI中各自的优劣势,以此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关系可能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评估中日与中亚五国间的经贸往来对中亚五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主要是为了分析东道国在经贸往来中获得的收益。结果是,从“一带一路”构想下中日对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特点及效果来看,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贸易和投资优势明显,潜力较大,产业需求互补性较强,但贸易结构水平较低,投资效应不显著。而日本对中亚五国的贸易和投资绝对规模均落后于中国,呈现出垂直型贸易结构,但其投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济援助和投资经验,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

日本作为资源缺乏的岛国,为了经济高速增长所需要的矿产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中亚地区渗透,尤其是对矿产资源、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投资由来已久,积累了丰富的融入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人才,这些“软实力”将成为日本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资源。但是,日本与中亚国家之间相隔遥远,其贸易和投资的运输成本较高,且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其产业相互需求性较差,加上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日本与中亚的经贸合作还要遵循美国在中亚的战略部署和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因此短期内日本对中亚的经贸合作难有大的突破。

相比之下,中国新疆等地与中亚国家之间山水相连,具有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传统,且中国和中亚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其产业重叠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合作潜力和金融优势。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尤其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丝路基金”以及中国倡议推出的“亚投行”,一方面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提供丰富的投融资资金和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将有利于中国利用丰富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利用适合当地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中亚国家能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亚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中国对中亚的开放、合作、共赢的战略调整,有利于提升中国在目前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及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从而削弱日本掌握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导权的实力。

正因为此,日本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有意通过在邻近各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来消化中国国内的过剩产能,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圈”,进而损害日本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利益。然而,事实证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过互联互通,连接欧亚非大陆,将有利于降低日本在海外投资运输成本。比如,截止到2014年10月,日本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企业有43家,主要从事石油开发、汽车电子零部件等的运输、仓储业的投资。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建立物流基地,其货物有三成是来自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件,从日本到哈萨克斯坦的运输时间将从三周缩短到五天以内,对日本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利润空间、拓宽中亚市场有促进作用。因此,日本应摈弃观望、谨慎的消极态度,积极推动和参与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发挥技术优势,也可以降低更多的交易成本,提高海外的投资收益,拉动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显然,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逐步加强,但也表现出分布不均衡、结构单一、规模偏小的特点。其中,哈萨克斯坦占中国对中亚贸易的60%以上,而中国从中亚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油气、矿产品和棉花等资源和原材料上,其进出口贸易结构严重不平衡。另外,与日本对中亚援助中关注教育、医疗、技术、贫困等领域相比,中国对中亚的经济援助领域较窄,人道主义援助也较少。鉴于中亚国家普遍存在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业体系不健全、社会不稳定等问题,今后中国对中亚的经济合作需要一方面进一步调整贸易结构,更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直接投资,提升中国—中亚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互动作用;另一方面则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反恐等人道主义援助力度,从而使中亚国家深切感受到中国“一带一路”构想对中亚区域经济建设带来的诸多经济利益,消除中亚国家的戒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一带一路”构想下连接亚欧大陆的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而且,中日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和合作,也将有利于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高投资效率。

总之,日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以及企业的对外扩张,通过援助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开发等已经在中亚占据了一席之地,且拥有优于中国的资本和技术。相比而言,中国对中亚的经贸合作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因此,中日应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中亚贸易和投资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中亚乃至整个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50109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本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 邮政编码:100007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5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