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卢昊:后安倍时代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作者:卢 昊     时间:2020/10/26 21:50:17


一、中美日三边中的日本


当代国际体系中,由多个全球或区域性战略力量组成的“三角关系”或“多角关系”并不少见,中美日三边的影响权重日益凸显。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不仅直接决定了亚太的战略格局形势,在全球经济动能及大国力量博弈集聚于亚太的背景下,还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全球战略格局走势。

现代国际关系意义上的中美日三角形成于20世纪初,到70年代初,以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标志,三方间战略互动意识及行动日益明确化。截至目前,尽管形式上并不存在一个运作明确的中美日三边机制,但中美日各自战略性调整及相关对外政策,无不以其他方的战略行动或政策为参照,从而在实际上形成了具有战略互动效果的三角关系。无论从各方实力还是从彼此合作或竞争的战略指向看,中美日三角总是不均衡的,但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三方相互影响制约,并保持协调合作,维持着这一三角关系的总体稳定。

中美日三角中,日本的地位不断变化,其自身能力、意志与外部国际体系的变化成为引起变化的主因。冷战体系背景下,中美日三边战略互动具有共同遏制苏联意图。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但在战略上完全成为美国附庸,与经济薄弱但保持战略自主的中国形成鲜明对照。冷战结束后,中国崛起,日本经济力量由盛而衰并被中国超越;美中实力差距缩小,中日差距却迅速扩大。2009年,美、中、日三国GDP的全球占比分别为23.6%8.4%8.6%,次年即2010年,日本GDP被中国反超。到2019年,美、中、日三国GDP的全球占比分别为24.4%16.3%5.7%。从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中日GDP之比从大体接近扩大到约2.71。同时,中美竞争日益取代冷战时美苏对抗这一“外部矛盾”,作为“内部矛盾”导致中美日三边关系张力增强,形成“美日对中”态势。美国利用日本遏制中国,使日本的“战略价值”与政策空间反而增长,而日本摆脱政治不稳后,在安倍晋三“超长期执政”时期保持了内外战略连续性,展现出对战略自主的积极追求。日本战略自主性的增强提升了其在中美日三边中的角色,并使这一三角战略互动日趋活跃。

战后日本外交有意彰显其国际主义、自由主义色彩,但本质仍是高度“古典现实主义”与实力取向,敏感于国家权力及地缘政治的战略性变化,并表现出适时调整的能力。进入21世纪,日本对美、对华两条主线的调整不仅反映出其实用主义的多变性,亦反映出日本对中美两国战略心理的微妙变化。一方面,日美同盟对日本不仅构成行动规制,更制造了心理依赖,在日方看来,只要日本地缘条件和本地区力量平衡不变,日美同盟对日本的价值就不会丧失。但由于战略自主意识增强,日本亦尝试逐步摆脱这种规制或依赖,以工具性思路看待同盟,在日本战略观中,“日美同盟下的日本战略”逐步朝“日本战略中的日美同盟”发展。李薇:《日本的国家定位与历史反思》,《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3期。另一方面,日本逐渐认识并接受了中日经济力量逆转、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大的现实,优势心态与“安全感”主导的传统对华心理也因此瓦解,且始终难以实现理性调适。这导致日本在重视中国因素、保持对华协调的同时,对华竞争性、防范性心理显著增强,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安倍路线”下日本在中美间的选择


2012年底安倍晋三再度上台后,高调提出诸多政策理念及口号,实质上仍将“大国协调”这一“经典权谋”置于自己“战略性外交”的核心。有日本国际政治学者指出,安倍从建立有利于己的实力均势出发,实施了多边制衡的“俾斯麦外交”,试图主导大国间协调并取得地缘政治上的优势。 

在中美间,安倍的策略调整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上台至2017年左右。此时,奥巴马政府深化调整“亚太再平衡”,利用盟友加强对华制衡,安倍亦积极响应美方,加强对同盟“战略性利用”以助推日本安全乃至国家总体战略转型,同时利用周边外交组织“对华包围网”。第二阶段即2017年至今。特朗普的政策调整对日美关系造成冲击,“对华包围网”难以维持,中美关系一度改善更让日本危机感增加。为此,安倍一方面利用首脑外交重建对美战略沟通,并通过强调中国崛起带来“挑战”彰显日本对美国的“战略价值”,获得了美方认同;另一方面则转换方向,以“一带一路”合作等为抓手,推动改善中日关系。此后,尽管中美关系再度紧张,战略竞争态势凸显,安倍仍基于应对特朗普不确定性等考虑,在日美同盟与“日中协调”两端同时发力,保持了大体平衡。

可以看到,在安倍路线下,日本在中美间不断调整站位,争取相对有利位置与行动空间。总体上,安倍仍将对美外交视为优先选项,“即使在特朗普施压的最困难时刻,仍然坚定地强化日美同盟”。但同时亦借助对华协调合作,改善自身外交处境。另外,作为分散风险手段,日本积极在中美之外拓展战略选择,强化与全球“中等力量”特别是印太区域及欧洲大国的全方位合作,“在中美因矛盾而很难携手引领新国际秩序形成的情况下,在‘美中以外的世界’探索可能性”。作为最有可能成为安倍继任者的菅义伟,已明确表示在外交上将继承安倍路线,特别是对美、对华政策。日本在中美间的当前选择,是基于以下形势判断:中美战略竞争将长期化且深刻化,日本不会被“抛弃”且有条件两面取利,但中美对抗升级情形下,日本亦有很高的“被动卷入”风险。因此对日本而言,在中美间保持相对平衡、不过度倒向任何一方仍是优选,但在中美矛盾激化且难以调和时,日本会倒向美国。事实上,这也是安倍执政中后期日益形成的判断与对策。

目前,日本新政权亟须优先抗击疫情并复苏经济,外交在其总体政策中的紧迫度相对下降,但更需以“经济实用”且“稳妥延续”的方式加以运营。在稳固权力基础上,菅亦会在继承安倍路线的同时逐渐体现自身政策特色。比如,在中美间可能表现出较以往稍强的平衡感与务实度,并有重点地进一步拓展周边外交,解决“外交悬案”。对美方面,菅倾向于以朝核问题为抓手,强化日美战略协调;在安全合作之外,还将在经贸、高科技与数字经济等领域重点加强与美方在规则制定方面的协作。对华方面,菅将维持对华协调,但亦将在沟通中“积极表达日本主张”,在争议问题上“坚决捍卫日本利益”。在国内经济困难情况下,菅看重对华经济合作的价值,但又重视高新技术及供应链安全,支持以上领域对华“局部脱钩”,相关政策的防华制华色彩可能增强。在地区事务中,菅仍将利用“印太构想”并参与美日印澳四边合作,形成对华多边牵制,但也不期望牵头强化对华地缘政治竞争乃至军事对抗框架。总体上,以上施策不会大幅偏离安倍外交中大国协调、制衡与对冲的基本思路。


三、后安倍时代的中美日三边


美国国内政治与中美战略竞争形势的变化,构成中美日三边眼下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但从中长期视角看,后安倍时代的中美日三角仍将维持“不均衡下的平衡”这一总体态势,并将表现出更强开放性,即与外部环境特别是区域秩序规则构建产生更密切的关系。三方仍将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制约中,综合利用协调与对冲,力争保持扩大己方战略主动。一方面,持续发展的中国将在中美日三角中渐占优势,但尚未建立起稳定战略主导性;另一方面,美国体系掌控能力的相对衰退与战略收缩已成长期趋势,但其庞大的战略资产以及遏制战略对手的意志能力均不容低估。基于此,日本将在坚持日美同盟“基轴”前提下,更主动推进外交战略多元化,积极介入并影响区域乃至国际秩序重构进程。其对华政策将保持稳定,但协调合作与竞争牵制的两面性亦将持续存在。考虑到以上基本形势,以及菅目前为止的政策表态,仍可谨慎期待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可能性。

日本在中美间不断调整站位,是国际政治现实与日本式实用主义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日本在中美间的取向事关自身经济与安全、国家力量与国家自主目标之间的平衡维持,这也是日本政治精英有关大战略“新共识”欲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对于日本而言,中美两国不仅是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的大国,还日益成为己方生存所必需的两种体系秩序的核心。有观点指出,后冷战时期特别是最近十年,日本外交基本上体现出两种交错共存的方针,即以日美同盟为中心、共享价值观的“民主盟国”合作和以中日关系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合作。显然,日本将继续在以上两种方针间寻找平衡点。不过,基于“追随最强者”的传统战略路径,至少目前日本仍将日美同盟置于其他双边关系之上,甚至加深了对西方主导的规则、价值体系的依赖,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日本外交特别是对华政策的“扭曲状态”及结构性矛盾。但日本也意识到,在危机时刻,日本所依靠的很可能不是美欧,而是中国等东亚邻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类似思考尤其增加。未来,随着中美日实力对比、战略取向及互动的流转变化,日本的站位与取向也将持续调整,而作为三角关系中的关键变量,日本的战略选择也将对中美日三边关系、亚太战略格局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50109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本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 邮政编码:100007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5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