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尊重历史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报》访谈
作者:吴 楠     时间:2016/1/15 15:12:43

(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1日)

核心提示:“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日关系能否再次“破冰”,日本应释放出更多的善意,以实际行动表明重视中日关系,而能否做到中日关系的真正转圜,这首先取决于日本决策层的诚意与政治判断。

2013117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对日军侵华罪行表示由衷道歉。在专家看来,这种积极的姿态显示出日本不乏正视侵华历史的声音与主张和平进步的力量。

日本政要上演“平行蒙太奇”

鸠山由纪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题词“友爱和平”,并在落款时有意将名字中的“由”字换成了“友”字。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解读说:“此举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毕竟在日本还存在着鸠山这种清醒、理性的政治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韩东育特别提到了近期两位日本政要上演的“平行蒙太奇”:一方面是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访问东盟国家时,用所谓“价值观外交”来孤立中国;另一方面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以个人身份来华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向中国人民致歉。他认为,这两种看似南辕北辙的行动,反映了日本国内对中日关系的困惑与纠结。在“利益”超越“价值”的时代,冷战时期的“价值观”早已成为最禁不起推敲的伪命题。

韩东育认为,“中日不再战”作为中日恢复邦交后两国关系的底线,既是老一辈政治家的明智选择,也符合两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化解仇恨和超越战争所带来的感情壁垒,已不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必须如此的问题。鸠山的来访及其在任期间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显然是对这一愿望的富有建设性的延伸。

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鸠山在参观过程中,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详细询问了战时南京人口、遇难者人数和南京大屠杀的法庭判决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勇认为,“以史为鉴方能面向未来。存异求同、强化交流与合作成为解决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只有尊重和承认历史事实,战略性地对待双边关系中的新、老问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友好”。

“与中日邦交正常化初期相比,中日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双边关系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当前中日关系正经历着新的转型,两国国内参与和影响外交决策的相关行为体都将经历一个国力、心理、战略和政策的复合调整过程”,张勇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从国力上看,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与中国的快速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理上看,国力的强弱变化不可避免地使两国的决策层和国民心态经历一个逐步调试的过程;从战略和政策上看,中日两国均面临着针对彼此的战略调整与相应的政策定位。他认为,这些价值和利益的较量势必会反复困扰中日关系,能否有效地求同存异,决定了中日关系能否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

以理性态度推动中日关系发展

中外学术界通过科学理性的研究,对南京大屠杀作出了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判断,坚持和维护了真理。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姜良芹认为,“鸠山此举不仅让我们对日本复杂的社会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也增强了我们继续进行南京大屠杀研究的信心”。她向记者表示,“在当前日本的政治大环境下,鸠山能对日本侵华罪行表示由衷道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术研究影响到了日本国内的政治。我们应当继续进行理性和深入的研究”。

张勇表示,“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日关系能否再次“破冰”,日本应释放出更多的善意,以实际行动表明重视中日关系,而能否做到中日关系的真正转圜,这首先取决于日本决策层的诚意与政治判断。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提出,希望日本当前的执政党能倾听中日两国和平进步力量的呼声,积极改善中日关系,走和平发展道路。

据悉,鸠山是继村山富市和海部俊树后,第三位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日本前首相。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50109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本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 邮政编码:100007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5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